创新团队合影

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的通知》(教师函〔20194号)、《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遴选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通知》(教师司函〔201935号)部署要求,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建设单位(简称创新团队)

建设基础

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1986年开始招生,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是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优质高职院校建设骨干专业、“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申报专业。校企合作基础良好,依托“陕西铁路建筑职教集团”,与45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为中铁北京工程局订单培养3BIM订单班,建成建筑施工、土木工程检测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专业为依托,在全国率先建成国家级BIM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创新中心。与中铁一局共建国家级技术创新研发基地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研发基地。招生就业形势两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6%以上,对口率达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近三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

创新团队师德师风高尚,结构科学合理。团队带头人李林军教授教学创新能力突出,示范作用明显。团队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1项、省级6项;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团队教改项目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主持2项);牵头建设的“叱培洲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发表教科研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12篇,助推学院荣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承接地方、企业BIM技术服务方面的研究课题47项,其中重大科技攻关项目7项,合同额2022万元,为企业创造价值超过2亿元。BIM技术创新成果先后获国家级奖11项,省级奖24项,获奖数量和等级位于全国高职院校前茅,助推学院成为“推动陕西省BIM发展先进单位”。

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系列文件精神,遵循“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课程及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强化资源整合、提升团队整体水平”的建设原则,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以“四有教师”为标准,以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为关键,以整体提升团队教师的四种能力(执教能力、研发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通过“引、聘、送、下、带”等措施,经过三年建设,建成一支“名师引领、名匠示范、双师四能”的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全面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师资支撑。深化“三教”改革,推进“三全育人”;服务“1+X”有机衔接,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开发高水平专业课程资源,实施“模块化教学+过关式考核”改革,打造“线上+线下+职场化”智慧课堂,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推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团队的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发展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建设成效

经过三年建设,建成“名师引领、名匠示范、双师四能”的高水平、结构化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形成国内一流、对标国际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服务“1+建筑信息模型(BIM)证书”有机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建设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三教”改革、模块化教学、1+X试点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显著;专业教学标准引领同类专业发展,技术服务品牌优势突出,团队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示范全国并输出海外,提升学院及专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或全国优秀教师、黄炎培杰出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在完善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建成智慧建造建筑综合实训基地和装配式+BIM虚拟仿真实训室,拓展校外实训基地10个,力争建成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省级以上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或职业教育在线精品在线课程5门,省级以上优秀教材或规划教材3部,活页式、手册式教材12部(双语教材2部),双语培训包5个。团队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力争获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获省级以上各类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奖10项以上;主持省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科研课题2项、获国家专利10项以上、企业横向科研课题20项以上(BIM技术服务不少于15项),技术服务合同额1200万元以上、社会培训30000人日;国际合作办学招收学生150名以上。